酒糟制作有機肥發酵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
作者:宇龍機械      時間:2016-4-22上次介紹了酒糟制作有機肥的簡單方法,下面具體的介紹下發酵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
堆置條垛,經過長時間快速發酵,在未翻堆前條垛的溫度處于較高水平。從圖l可以看出,翻堆前不同的條垛深度溫度不同,表現為堆置前期中層>表層>下層,其中中層高溫度72℃出現在堆置后6 d,表層高溫度63℃出現在堆置后4 d,下層高溫度僅49℃出現在堆置后20 d,不同深度的高溫度存在較大差異,出現的時間不同。堆置17 d后下層溫度高于表層,18 d后下層溫度高于中層,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層和表層可吸收物質下降,發酵菌種聚集在物質充足的下層。低溫度均出現在堆置條垛時即當時酒糟的溫度,中層、表層和下層低溫度分別是36,37,35℃,堆置20 d后溫度均要高于堆置開始時,這表明發酵結束后
發酵速度要高于純酒糟的發酵速度。從圖l中不同堆置時間的溫度變化曲線可以看出不同深度的變化,中層和表層先快速上升,時間為6 d和4 d,6~10 d溫度趨于平穩,ll d后溫度開始緩慢下降,總共有10 d的降溫時間;下層溫度變化為緩慢上升,到20 d時達到大值,并有上升的趨勢,且溫度要高于大氣溫度。

圖1 不同條垛深度翻堆前溫度變化情況
翻堆后中層和表層散發大量熱量,溫度有所降低,有利于發酵菌種的快速繁殖。從圖2可以發現,中層和表層的溫度在每天幾乎相等,高溫度出現在堆置后3 d時,分別為53℃和54℃,4~15 d的時間內溫度趨于平穩處于50~54℃之間,15 d后溫度慢慢下降,發酵過程變緩慢,發酵慢慢接近尾聲。在堆置過程中下層溫度趨于平穩,但略有上升,高溫度為43℃,出現在堆置后20 d。整個堆置過程中中層和表層溫度均高于下層,但溫度差慢慢縮小,下層溫度在堆置完成后還有上升的趨勢,這是由于下層在翻堆過程中未能翻到位,使得下層的發酵環境差,發酵菌種往中層和上層聚集,下層的發酵速度大大降低。

圖2不同條垛深度翻堆后溫度變化情
酒糟制作有機肥發酵過程中溫度變化規律就介紹到這了,下次介紹水分跟ph的變化規律,宇龍有機肥設備,為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