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肥料的優點和施用禁忌
作者:admin      時間:2013-9-6 實驗研究表明,緩釋肥料的肥效比同類常規肥料至少高出20個百分點,能減少肥料養分特別是氮素在土壤中的損失,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施肥作業次數,節省勞力和費用;避免因過量施肥而引起的對種子或幼苗的傷害;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用安全。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緩釋肥料自身也存在著很多不足。
有機肥料養分釋放難以做到與作物吸肥規律相一致。任何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對養分吸收的數量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作物需肥規律也是不一樣的。但就目前的緩釋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而言,特別是受包膜材料的制約,國內外還很難生產出養分釋放速率與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和果品需肥規律相一致的緩釋肥料,基本為等量釋放,而且還存在著中前期釋放量較大,中后期釋放量較小的問題。這也是緩釋肥料難以在主要農作物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機肥料效評價較為簡單。目前對有機肥料做緩釋肥料肥效的評價,基本是以常規性田間對比試驗和生產調查為依據,效果仍采用常規性進行評價,即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比對。生態效益應是緩釋肥料為主要的效益之一,這也是發展緩釋肥料重要的因素。但是,目前的田間試驗條件和手段很難或者說是不可能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和養分去向進行檢測的。另外,自然環境條件下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這更增加了對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和去向的檢測難度。也是緩釋肥料缺乏經濟和環境效益定量評價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系統、嚴格地對緩釋肥料田間應用肥效及在土壤中的形態轉化、去向等相關方面進行評價,使緩釋肥料養分釋放速率更接近作物吸肥規律,實現養分利用大化、流失小化。
缺乏統一標準。目前關于肥料控釋性能的測試方法國際上或行業間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因而建立對肥料緩釋性能的標準測試方法,促進和保證其工業化質量勢在必行。同時肥料生產技術和工藝以及在線質量檢測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以滿足緩釋肥料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而在有機肥料的施用禁忌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有機肥料與含氮復合肥不宜過多施用于豆科作物;大豆、綠豆、蠶豆、花生等根部都有固氮根瘤菌,過多施用含氮復合肥,不僅造成浪費,而且還會抑制根瘤菌的活動,降低其固氮能力。
2、稀土微肥不宜直接施于土中,應作為種肥或葉面噴施;拌種每667平方米用量25~35克,浸種為0.05%的溶液,浸泡12~24小時撈出播種。葉面噴施以0.05%的濃度為宜,每667平方米用量50~70千克,并可與農藥混合使用。
3、銨態氮肥切忌與堿性肥料混施;碳酸氫銨、硫酸銨、硝酸銨、磷酸銨切勿與草木灰、窯灰鉀混用。硝態氮肥切忌施在稻田里硝酸銨、硝酸鈉等解離出的硝酸根離子,在稻田中易被水淋濕至土壤深層,產生反硝化作用而損失氮素,旱地施用硝態氮肥也忌用在大雨之前或施后澆大水。
4、磷肥與有機肥料不宜分散使用;磷容易被土壤吸收固定,從而失去肥效,有很多農民朋友把鈣鎂磷肥料均勻撒施在土中,這樣會造成很大浪費,應當減少磷肥與土壤接觸面積,正確的方法應是先將鈣鎂磷肥與積肥堆漚月余時間,再溝施或撒施在農作物根系附近。
5、未腐熟的餅肥與有機肥料不宜大量直接施用于作物;餅肥含碳氮比例小,分解較快,易產生高溫,施用未腐熟的餅肥會使局部溫度升高,燒壞作物根系,或者影響種子發芽,還會招引、滋生地下害蟲。所以應把餅肥壓碎,用人糞尿浸泡至發熱后施用。
6、未腐熟的家畜、家禽糞尿與有機肥料不宜作種肥或追肥;因其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使種子缺氧窒息,還由于它在土壤中發酵分解產生大量的熱能,會加快土壤水分的蒸發,不利于種子和幼苗的吸收。
有機肥料的優點與施用禁忌希望農戶朋友一定謹記,一面造成不必要損失。